精神文明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建设 >> 正文

文化塑名校 居高声自远

发布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5-07-10 浏览次数:

    7月10日上午,我院在实训楼第一会议室召开由院办同党委宣传部联办的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纪委书记武海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廷吉主持。

    此次研讨会特聘山东大学品牌学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光义做主讲人。张光义,山东大学品牌学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全国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会上,张光义以《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为题,从四个维度进行了精彩阐述。其一,职业院校重视学校文化系统构建,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学校是传递文化、践行文化、创新文化的地方。与此同时,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高职院校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一个生存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新时期,这是机遇更是挑战。因此,文化引领与文化育人不仅扣动的是当今时代的脉搏,更具有以“化”育人的前沿性。

    其二,好学深思,方知其义。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前提必然是对文化及学校文化的基本认识。《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文化是伴随着人类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产生的,文化的主体是人,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文化的含义首先在于“人文化”,其次就是以“人文化”的成果去“化人”,去“化成天下”。同理可见,学校文化的实质在于精神,根本在于育人。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强力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学校的育人精神、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归根结底,学校文化是为“育人”服务的。诚然,就目前我国的教育实际与现状而言,更应该强调和突出教育“春风化雨、和风细雨、自然熏陶、润物无声”的功能。此外,学校文化还应具有重要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辐射、提升等功能。

    其三,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文化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它涉及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环境、设施等各种要素和细节。陶行知先生曾说:“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般来说,学校文化识别系统,通常简称为“SIS”系统,其中包括四个子系统。一是学校理念识别系统(MIS)。MIS是学校的价值观体系,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基点,是学校文化的中枢神经系统。二是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S)。VIS是学校在人们那里的视觉形象特征体系,是学校文化中外在、直观的部分。它将学校抽象的核心精神与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概念,通过视觉形象传达给受众。三是学校行为识别系统(BIS)。BIS是学校的行为特征体系,它通过学校的行为特征来塑造良好形象,对内规范学校行为,完善规章制度;对外展示传播形象,进行宣传交流,是对学校师生员工行为所进行的统一规范。四是学校环境识别系统(EIS)。EIS主要指的是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环境的文化特征体系。

    最后,针对我院校园文化未来的建设问题,张光义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及建议。应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同时,善于调动学校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借用外脑,积极重视学校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出席研讨会的还有学院全体中层干部。